找到相关内容2643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永明延寿《四料拣》的背景、意义及真伪问题

      有禅有净土,犹如戴角虎,现世为人师,来生作佛祖。   无禅无净土,铁床并铜柱,万劫与千生,没个人依怙。 [iv]   根据笔者的理解,《四料拣》的含义大致可以解释如下:   第一偈:如果有禅 [...

    杨笑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5867356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禅师传

    料简以为救度:  一、有禅无净土,十人九错路;  阴境若现前,瞥尔随他去。  二、无禅有净土,万修万人去;  但得见弥陀,何愁不开悟。  三、有禅有净土,犹如带角虎;  现世为人师,来生作佛祖。  四...

    周勋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0167358.html
  • 观无量寿佛经的观念法门

    如说:“阿弥陀佛语是菩萨言,欲来生我国者,常念我数数,常当守念,莫有休息,如是得生我国。佛言,是菩萨用是念故,当得生阿弥陀佛国,常当念如是佛身,有三十二相,悉具光明澈照,端正无比在比丘中说法”(大正...修习,依有关论述弥陀净土的典籍,无论是何等根性的众生,只要对弥陀净土有信有愿,依相关要求修称念法门,必成往生之业无碍。  一卷本《般舟三昧经》行品云:“阿弥陀佛报言,又来生者,当念我名,莫有休息,则得...

    向 学 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4767526.html
  • 神会与《坛经》

    两处,语亦略异。此均证今语录非神会手定也。)抑且将《神会语录》与《坛经》通体比较,尤有大不同处。如《坛经》云:  自性迷,佛即来生,自性语,众生即佛,俱识众  生,即能见佛,若不识众生,觅佛,万教不得...

    钱 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3567737.html
  • 生圆次第(1)

    身成就;中乘行者能在中阴阶段证果;下乘的行者只有等待来生证悟。  二、气、脉、明点理论  要知人体奥秘,首先要深入细身心层次的探索。特别是修持无上瑜伽部,更要明了构成细身的气、脉、明点的性相。  (一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0067763.html
  • 萨迦班智达生平、事业简介(2)

    胜利者之心情亦未能超过之。 其后,喇嘛杰尊巴[45]说:“我由此前往利他之事时,越过东方许多刹土,至来生即可使弟子持明,众多陀阿伽陀欢乐,佛土彻底清净,众生完全成熟,行走完多数地道。三世中赡部洲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1167946.html
  • 隋唐初期禅观对西方净土法门的影响(下)

    大位,素闻得法华三昧:万验不退法轮,面亲弥陀观音大势至,以宿 命智反照斯土,四部弟子岂不努力,自揆寡薄,无以申报,唯当敬依付嘱,不敢弭忘,应建伽蓝, 指昼区域……期取来生,西方非远,必若懈...

    道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3568247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六)

    世受,是名后报;以过次世,故名为后。”14此即说明业报贯通三世:现世作善、造作恶业,现世即获福报或受灾殃,称为“现报”。今生作善、造作恶业,至来生方获福受殃,称为“﹝来﹞生报”。今生作善、造作恶业,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268458.html
  • 慧远业报轮回说溯源

    弥兰王问那先比丘:“人心(死)趣善恶道,续持身故神行生乎?更贸他神行生耶?”那先比丘回答说:“亦非故身神,亦不离故身神。”[17]死后之后(根据生前不同业报)进行轮回转世进入或好或坏的投胎来生,那么...

    张雪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3668655.html
  • 曼陀罗:西藏发展的认识问题

    的关联是死后、来生,不是活着的人的延续性未来,说到底是为己而不是为众的幸福观,人生的意义取向没有从神学体系中改变过来,社会的变革只能是被动的,没有现实性的未来可言,社会变革的成就镶嵌进一个荒谬的框架中...

    郭克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0468866.html